新闻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:首  页 > 新闻动态 >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

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

  • 作者:Ricky
  • 发布日期:2015-01-09

在建设长江经济带、打造“一带一路”和“海运强国”等国家战略,以及建设上海自贸区等一系列重大利好举措的推动下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持续提速。2015年上海将夯实港航物流服务基础,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

  岁末年初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传来喜讯:上海港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20万标准箱,继续排名全球第一;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——“中远泗水轮”从上海港捎带集装箱货物驶往天津、青岛两个港口,标志着上海自贸试验区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启动。

  此外,浦东机场第四跑道通过竣工验收并试飞成功;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项目获批;自上海前往欧、美、非洲重要国际长航线加密,上海与世界各地的空中往来更为频繁……2014年,上海两场预计实现旅客吞吐量8800万人次、货邮吞吐量355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6.3%和5.6%。从海港到空港,在过去的一年里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火花四射;从硬件到软件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持续跃升。

  记者了解到,在苦练硬功夫之际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“软实力”也在悄然提升。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、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表示,“软实力”主要表现在四个点上。首先是促进功能性机构集聚,比如中国船舶动态监控中心、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相继获批在沪设立;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、中国贸促会上海海损理算中心等重点航运服务机构落户上海。其次是口岸服务环境完善,比如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动态审批和查验实现无纸化,空运出口货物通关实现全程无纸化。第三是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不断优化,国内水路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正式实施,国际海运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也进入了精细化备案模式。最后是航运金融服务功能开始显现。目前,在沪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达到9家,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成功推出首个协会条款。

  上海自贸区成立前,外商独资设立船舶管理公司在国内受限,自贸区“负面清单”以及服务业开放措施,打破了这一禁区。去年年中,通过上海浦东航运办等部门牵线搭桥,上海润元船舶管理有限公司、海工船舶管理(上海)有限公司、马士基船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3家外商独资船舶管理企业相继落户浦东,成为上海首批外资船管企业。来自德国、新加坡、中国香港等地的6家国际船管企业正在办理工商注册手续,其中包括全球第四大船舶管理企业FLEET。

  在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看来,上海自贸区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吸引国际企业,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,增强国内企业的动力和活力。在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启动时,他表示,这是我国首次试行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,对于吸引我国沿海港口货物回国中转,拓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,降低海运物流成本,具有重要意义。他说,相关政策的效应不断放大,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收获更多制度创新的成果,上海自贸区建设红利也将惠及更多的行业和企业。

  孙建平说,依托自贸区,诸多航运政策已经在破冰过程中。比如,在交通港航业扩大开放方面,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国际海运货物装卸、国际海上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,公共国际船舶代理业务外方持股比例放宽至51%。

  孙建平说,2015年上海将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、“一带一路”和“海运强国”等国家战略,夯实港航物流服务基础,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,打好三张牌:

  第一是航运领域改革创新。做好航运领域新一轮负面清单修订,探索建立场外航运衍生品交易平台,推动浦东机场货邮中转监管模式创新,通过地方立法固化航运领域创新成果;第二是航运服务体系功能完善。推动航运服务功能区域建设,吸引亚洲船东协会联合会常设秘书处等航运服务机构落户上海,推进航运保险电子发票上海试点工作,推动建设上海国际邮轮物资供应中心;第三是集疏运结构优化调整。推进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建设,加快E航海示范区建设,推动跨航空公司的通程联运业务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