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:首  页 > 新闻动态 > 疫情期间制定经济政策,应“救急不救穷

疫情期间制定经济政策,应“救急不救穷

  • 作者:Cona
  • 来源:搜航
  • 发布日期:2020-03-15
  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,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,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。由此,一场经济界的“抗疫”之战已经打响。

经济学家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提出:要考虑企业倒闭、失业发生的可能,研究缓冲措施。现在需要的是解困政策,不是刺激政策。搞大规模放水、大范围投资、刺激经济增长,就会偏离解困的目标,并且后患无穷。

民间素有“救急不救穷”的说法。在当前语境下,什么是“救急”?比如放假的职工目前无法上班,生产不能恢复正常,但工资还要发,租金、银行利息还要付,那么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,增加短期流动资金就是“救急”。

需要警惕的是,切忌不加区别的货币宽松,要谨慎对待增加中长期贷款的选项,不要放水鼓励无效投资。“救急”就是要有针对性地缓解老百姓、企业面临的紧急问题,而如果搞“大水漫灌”,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,最终导致重新走上“房地产救市”的老路,那就须警惕了。

应当承认,共度时艰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政府、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。宏观层面,我们乐见政府已经对中小微企业伸出援手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反应迅速,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比如广东免征中小微企业5个月社保费,减半征收大型企业3个月社保费等等。

那么问题来了:政府要花钱,医院救治、社区防护等各方面开支很大,但经济面临困难,财政收入会下降,扩大的赤字怎么办?这涉及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。

第一,政府现在要做的关键是减轻企业负担,而不是扩大政府投资。要认识到,政府不再是投资主体,市场才是主体。政府能不投就不投,包括基建项目都宜采用PPP模式交由市场主体来投资运营。

第二,对于降低和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导致的缺口,应采用扩大用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的做法,并且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杠杆作用,这比中央或地方财政直接拨款补缺口更有效率。

第三,需要减少政府不必要支出,把过多的行政性经费和其他不必要支出压下来。当然,由奢入俭难。但疫情当前,政府要勒紧裤腰,做共克时艰的表率。

第四,对于一季度企业的生产损失,有学者提出,政府负担三分之一,企业负担三分之一,员工也要负担三分之一。这种各方共同分担损失的提议既现实也必须,只是分担比例待商榷。对此应出台紧急措施,比如允许企业给待岗隔离人员发基本生活费,这需要对《劳动法》作变通解释。

此外,针对复工难问题,地方政府要帮把手,担起责,与企业一齐努力,策略性应对因复工可能导致的疫情复发,切不可将压力推给企业一方。

政府治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。政府的行政管理既具有经济建设职能,也具有公共服务职能。随着现代化的发展,行政管理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将愈加突出,成为主体部分。那么,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就是当前和未来的主要方向。

共克时艰需要的是大家共同努力,政府勇于改革、主动担责、转变职能,那么企业经营、居民收入、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,都会随之改善。